胆管癌作为一种恶性肿瘤贝思盈配资,其治疗过程往往伴随着化疗等强有力的医疗手段。患者在经历首次化疗后,身体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反应,而二次化疗后的变化则更为复杂和显著。此时,患者不仅面临着化疗药物带来的副作用,还需要关注身体的恢复和免疫力的提升。
胆管癌二次化疗后,患者可能会出现白细胞减少、红细胞下降等血常规异常,以及肝肾功能受损、食欲不振、乏力等不良反应。这些变化不仅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,还可能对后续的治疗产生不利影响。因此,如何在化疗后有效缓解这些副作用,促进身体恢复,成为患者和医生共同关注的问题。
在中医看来,胆管癌的发生与发展与人体内部环境的失衡密切相关。化疗虽然能够杀灭肿瘤细胞,但同时也对人体正常组织造成了损伤,导致气血两虚、脾胃虚弱等中医证候的出现。因此,中医在胆管癌化疗后的治疗中,注重调整人体内部环境,恢复气血平衡,提高机体免疫力。
中药作为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贝思盈配资,具有独特的抗癌优势。首先,部分中草药具有一定的抗癌效果,且副作用相对较小,不会加重肝脏负担,也不会影响到患者的恢复状况。在胆管癌化疗后,患者可以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,服用具有抗癌作用的中草药,如黄芪、人参、当归等,以辅助化疗药物杀灭残留肿瘤细胞,提高治疗效果。
展开剩余72%其次,中药能够缓解化疗带来的副作用。例如,黄芪、茯苓等中药具有补气养血、利水渗湿的功效,能够改善化疗后患者的气血不足、脾胃虚弱等症状;而人参、当归等则能养心安神、提高免疫力,缓解化疗药物对身体产生的不良反应。
中医药治疗可以贯穿整个肿瘤治疗过程中。但越早应用中医,往往效果越好,患者受益越高。作为一家特色中医肿瘤医院,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自建院以来,一直秉承“用炎黄医术庇佑炎黄子孙”的大愿,坚持以中医肿瘤治疗为本,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,不断提高医院学术水平和诊疗能力,是“非物质文化遗产——袁氏中医肿瘤疗法”保护单位、“郑州袁氏中医三联平衡疗法学术流派”建设单位、“郑州市基层中医传承特色疗法工作室”项目首批唯一中医肿瘤医院,为早、中、晚期患者提供中医系统方案及健康指导,力求帮助癌症患者减轻痛苦,提高生存质量,累计诊疗患者超20万人次。
非遗“袁氏中医肿瘤疗法”始于嘉庆辛酉年(公元1801年),传承距今已历八代两百余年,凝聚着袁氏中医世家历代先祖临床实践的智慧结晶。在袁氏先祖历代承传的珍贵秘本《袁世医方》中,详细记载了“袁氏中医肿瘤疗法”的核心理论与用药精髓。涵盖中医内、外、妇、儿各科,以及实践临床的大量内外治方药、制作技艺,剂型包括汤、丸、散、膏、丹,以及药酒、药膳、药茶、药醋、药粥、药饼等食疗方,多达190余首,形成了一套系统而独特的中医肿瘤诊疗体系。
中医肿瘤专家袁希福治疗胆管癌真实案例分享:
刘某,女,肝门胆管癌,2015年7月3日初诊,安徽阜阳人
2014年9月22日,患者因浑身黄染在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查出:肝内胆管癌,随后立即行手术切除。10月1日术后病理显示:(肝门部)胆管腺癌I级。在术后患者伤口感染,一个月不见愈合。且疼痛不止、坐不下、睡不着,身体越来越差。辗转上海、江苏,去过南京军区医院、省立医院也没什么办法后,返回安徽,在省肿瘤医院继续行介入治疗。2015年4月,第三次介入治疗结束后,刘老师的疼痛依然没有好转。2015年7月3日,患者经邻居介绍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就诊。用药后,发烧少了,疼痛减轻,能睡觉了。明显感觉到效果后,一直坚持用药。2019年12月患者诉:不仅生活恢复如常,连体力也比以前好得多,有时候凌晨三点多起来,干活能干到中午两三点。这身体素质甚至比部分年轻人还好。后续了解到2023年4月18日希福医院恢复,患者表示情况可以。2024年4月26日参加希福中医第六届百位抗癌明星龙年中国行开封站活动,讲述自己的抗癌经历,也给了其他患者无尽的勇气和力量!
胆管癌二次化疗后,患者面临着诸多挑战,但中药的介入为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。中医以其独特的抗癌优势,不仅能够帮助患者缓解化疗副作用,提高生活质量,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治疗效果,为患者带来更大的生存希望。因此,胆管癌患者在化疗后,不妨考虑在中医的指导下,合理服用中药,以促进身体的全面恢复。
发布于:河南省恒正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