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红茶类中最负盛名的代表益上线,金骏眉的诞生,离不开其精细考究的传统工艺。从枝头鲜芽到杯中琥珀,每一片茶叶都经历着采摘、萎凋、揉捻、发酵与干燥的精心雕琢。
采摘金骏眉的起点,是武夷山高海拔地区特有的“武夷变种”(当地称菜茶)那饱含春意的单颗嫩芽。清明至谷雨时节,当鱼叶舒展、茶芽最为饱满丰润之时,茶农们便开始了精细的手工采摘。鲜叶贵在新鲜,采摘运送需格外轻柔,避免任何挤压损伤,防止叶片发热泛红,因为这细微的呵护,直接关乎成茶最终的品质风韵。
萎凋金骏眉的萎凋,多遵循自然之道。若有和煦阳光,会进行短暂的日光萎凋,随后便移入专门的环境进行自然萎凋。鲜芽被薄薄地摊放于水筛、竹席或木板上,彼此不重叠,依稀可见筛底。理想的萎凋室,温度维持在23℃左右,湿度约60%-70%,这个过程通常需要15小时以上,甚至更久。山高林密、阴雨低温是保护区的特点,因此有时需要辅助加温除湿。萎凋室务必洁净、明亮、通风。如今,萎凋槽的应用也取得了良好效果,虽然时间缩短,但温湿度控制的核心要求与自然萎凋无异。
萎凋是否恰到好处,是成茶品质的分水岭。不足,则揉捻时难以成条、断碎多,茶色暗淡无光,汤浊味涩,叶底暗红;适度时,叶片由鲜绿转为暗绿,光泽褪去显得柔软,手触绵柔不刺,可成团,青草气基本消散,透出清雅香气。
揉捻在光线充足、空气流通(避免穿堂风和日光直射)的揉捻室中,温度22-24℃、湿度约90%的环境下,鲜叶开始了关键的塑形。揉捻持续约1小时,手法讲究节奏:先轻揉25分钟让芽叶舒展,再轻压揉15分钟(中间解块一次),继而重压10分钟激发内涵,最后松压5分钟,下桶解块,为发酵做好准备。
揉捻的核心在于适度破坏芽叶表皮细胞,这是后续发酵能否完美的关键。揉捻充分,则条索紧结、乌润油亮、滋味醇厚、汤色红浓、叶底匀亮如古铜;揉捻不足,则条索松散、色泽欠润、滋味淡薄、汤浅而浑、叶底花青;过度揉捻则导致茶汁流失,色泽灰暗益上线,滋味淡薄不耐泡,汤色暗沉多沉淀。适度的标准是细胞破碎率约85%,茶汁大量渗出,部分叶色微显黄绿。
发酵揉捻好的茶青被轻轻放入竹篓,在温度(22-25℃,不超过28℃)、高湿(85%-90%)、空气新鲜、氧气充足且避光的环境中,开始其由绿转红的奇妙旅程。保护区春季阴冷多雨,保温尤为关键,常在萎凋室进行发酵,或在发酵篓上覆盖湿布保温保湿。
温湿的控制: 温度过低,酶活性减弱,发酵缓慢甚至停滞,难以形成理想香气,汤色浅淡;温度过高,则易产生酸馊味,香气不正,叶底发暗。湿度过低,水分流失过快,则无法形成标志性的乌黑油润色泽,汤浑味涩,叶底花青。发酵过程中需适时轻翻,保持均匀,并密切注意叶温,及时散热。经过8-12小时,当青草气完全消散,代之以清雅或馥郁的花果香,叶色变为红黄,叶脉呈浅红黄时,便是发酵适度之时。
干燥干燥不仅去除多余水分便于保存,更通过火功精妙地塑造金骏眉最终的香气、色泽与滋味。传统上,金骏眉推崇手工炭焙(焙笼),火力大而持久,赋予茶汤甘醇爽口、火功香与花果香交织的纯正韵味。虽然电烘箱干燥省工便捷,效果也不错,但在香气滋味的醇厚度和层次感上,常略逊于手工炭焙。
焙火: 分两步走
初焙(高温快烘): 120-130℃的高温下,快速散发水分、去除杂异味,促进香气滋味完善,约20-35分钟,每2-3分钟翻动一次。
复焙(低温慢炖): 以75-85℃的文火慢焙3-4小时,巩固花果香,使汤色清澈透亮,提升耐泡度。期间每半小时轻柔翻动一次,避免断碎。当干茶散发出清香花果香,手感刺手,一捻即碎(含水量降至6%以下),便告完成。此时趁热装箱,能更好地锁住那醉人的高香。
干燥是“看茶制茶”的智慧体现。原料含水量、温湿度变化都影响着火温、摊叶厚度和时间的拿捏。经验老道的技师能在这火候之间,激发出茶叶潜在的紫罗兰、玫瑰、蜜枣、桂圆干或复合花果香,成就每一批金骏眉的独特魅力。
金骏眉,源自天然有机的原料,制作全程不落地,洁净卫生。成品茶不经二次精制筛选,仅在精包装时细心剔除个别鱼叶,便带着山野的灵韵与匠人的温度,走向爱茶人的杯盏之中。
恒正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